文物古迹为什么那么容易被拆毁
近期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了为期3年的“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并集中曝光了4起典型的法人违法破坏文物案件,引起强烈关注。这些被毁的文物,有的是文物?;さノ簧踔潦〖兑陨衔奈锉;さノ?,有的是红色革命遗址。这些在大家眼皮底下的文物,既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又有文物?;ぴ鹑蔚ノ坏目椿?,居然连文物本体都遭到了严重损毁,让人心痛。
文物被毁三大主因
人们不禁要问:文物为什么那么容易被拆毁?笔者对其原因思之再三,认为不外乎三方面。
一是政府文物?;ぶ魈逶鹑我馐度笔АN奈锉;し魅饭娑ǎ何奈锉;な敌惺舻毓芾恚吹钡卣械N奈锉;さ闹魈逶鹑?。但当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产生矛盾时,牺牲的往往就是文物。不少地方政府甚至认为文物古迹年代久远,经历了风风雨雨,状况破烂不堪,与现代化大都市和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极不相称,影响市容市貌,不如一毁了之,“旧貌换新颜”。同时,不可移动文物点一般位于老城区,地理环境优越,寸土寸金,政府为出让土地借危房之名拆掉拉倒;还有的认为文物?;な峭度氪?、见效慢,甚至是无底洞,修修补补看不出政绩,不如建几幢楼堂馆所见效快、影响大;许多黄金地段就是因为几处文物?;さノ徊荒芩姹闱ㄒ?,又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土地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土地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千方百计要让文物“让路”。
二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文物安全监管缺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文物保护上都有其法定职责,依法承担文物安全监管职责义不容辞,但文物行政管理属于弱势部门,客观上困难多、阻力大,难以履职尽责。2016年国家文物局统计显示,全国2800多个县(区),真正有比较健全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不足300个,仅占10%多一点。与此同时,少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也存在不愿作为、不想作为、不易作为的现象,文物?;ぞ焉?,在编在岗人员少,懂专业会管理的人更少。一些人在岗不敬业,在岗不作为,对明显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知其是政府所为或强势部门支持的重点项目,就睁只眼闭只眼,不敢据理力争、依法查处,甚至有时还“帮助”当地政府搪塞了事。对文物违法案件不及时上报,怕受牵连被问责,能捂就捂能拖则拖,文物安全监管形同虚设。
三是企业法人违法无惧无畏,社会责任缺乏。任何性质的企业都有依法?;の奈锏囊逦瘢饧仁欠梢?,也是社会责任所在。但现实中,不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奉行“钱能通神”的理念,纳税大户容易获得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政府引进的重点项目可以交罚款拆文物,总之只要有钱就可以换取拆除文物的“合法”通行证。有的开发商明知地块内有多处文物,就采用填埋河道、抬高基础等方式,迫使古桥、古建迁移,有时对不可移动文物趁夜铲除,胆大妄为、无惧无畏、无法无天,因为企业知道即使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当地政府也会充当?;ど“锩Α懊鸹稹本瘸?,毫无对文物的敬畏之心。
“五道保险”避免文物被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文物资源是我们当代人应尽的共同责任,不能让文物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在我们的手上消失。笔者认为,上好“五道保险”,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快速被毁。
把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作为第一道保险。地方政府对文物?;すぷ鞑恢厥?,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さ墓叵?,没有真正树立起“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不履行依法?;の奈锏闹霸穑堑鼻拔奈锟焖傧У闹匾?。因此,强化政府依法履行文物?;ぶ魈逶鹑问呛诵奈侍?,也是最关键的一道保险。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将文物?;な乱的扇氡炯豆窬煤蜕缁岱⒄构婊?,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文物?;さノ患捌浔;し段Ш徒ㄉ杩刂频卮?。要明确各相关单位的文物?;ぐ踩鹑?,加强绩效考评与责任追究。
把增强相关部门依法尽职作为第二道保险。文物保护不是文物行政部门一家的事,如果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都依法尽到?;さ脑鹑危棵胖浼忧抗低ㄐ?,在项目规划、土地出让、建设许可证发放、事中事后监管等环节都能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推诿扯皮,文物被毁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文物行政部门首先应当承担起主管责任,把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做实,做好文物?;さノ弧八挠小惫ぷ?,特别是对暂未核定公布为文物?;さノ坏牟豢梢贫奈镆笆庇枰缘羌遣⒐?,防止灭失。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好?;ぴ鹑?,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并如实上报。
把提高责任单位?;ひ馐蹲魑谌辣O?。文物?;さ脑鹑蔚ノ桓鞑幌嗤惺导适褂玫ノ?,有私有产权拥有者,有日常管理责任单位等,这些文物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对文物的存否是知情者,如果他们有强烈的?;ひ馐?,文物就不可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消失。因此,要加大文物法制和?;ぶ缎?,将文物?;さ脑鹑魏鸵逦窀嬷?。协助其制定文物安全?;ご胧?,明确安全责任人,建立沟通顺畅的信息渠道,及时了解文物安全状况,协调处理各种文物安全隐患,让他们当好文物的“主人”。
把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作为第四道保险。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是文物免遭损毁的有效途径,广大的文物?;ぶ驹刚叨游椤冒の奈锏纳缁崛嗽?、新闻媒体都是文物安全的守护者,当地人大、政协也是文物?;さ募喽秸?。只要充分发挥好各方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文物?;げ庞谢。奈锇踩庞锌赡?。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文物?;さ纳缁岵斡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加大文物?;ば?。鼓励民众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大遗址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亲身感受文物遗产保护给公众带来的愉悦和享受,激发广大群众自觉爱护文物、自愿?;の奈铩⒅С治奈锕ぷ鞯娜惹?,人人成为文物安全的“守护神”。
把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作为第五道保险。人为的文物损毁与自然突发性的破坏在时间周期上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各责任单位和社会民众都能把文物安全时刻放在心上,文物要想在一夜之间消失也是不太容易的事。工程项目的规划阶段、建设初期都有可能挽救文物的“生命”,可以避免在文物被损毁后才让人去痛惜,让责任单位接受处罚吸取教训。因此,文物安全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加强日常巡查,发现损毁苗头要及时制止,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要立案查处,对部分损毁的文物责令整改,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违法案件要公开曝光,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司法和行政问责,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作者系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