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退之间:客寓苏沪的吴昌硕
近代书画篆刻大师、海派书画篆刻领军人物吴昌硕,从家乡安吉到苏州,再从苏州到上海,苏州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不仅是他客寓时间最长的,也是对其人生和艺术影响最大的。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 2014-10-08 16:16 -
吴昌硕早年篆刻即集拓存谱《破荷亭印存》赏读
晚清艺坛集诗、书、画、印四绝为一体者当属安吉吴昌硕,吴氏童年承受庭训,始学篆刻,复赴杭州拜师俞樾,习辞章与小学,再入湖州陆心源家为司账,开馆授徒。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 2014-10-08 16:15 -
吴昌硕金石篆刻:影响最大的并非技法而是精神
百余年前,吴昌硕曾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在其170周年诞辰之际,西泠印社现任副社长童衍方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表示,吴昌硕先生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印熔冶一炉,在诸艺中,其篆刻名世最早。他认为,吴昌硕对书法篆刻方面影响最大的并非技法,而是人文精神。
新浪收藏 | 2014-10-08 16:04 -
漆画最终还是看画
自从1984年漆画在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中成为一个单独画种以来,扬州画家的作品入选其中的也比较多,从第七届开始一直到今年的十二届,每一届扬州都有作品入选。
扬州晚报网 | 2014-10-02 14:20 -
书法学习不妨利用功利性
目前,社会上青少年书法班很多,书法等级考试很火热。在书法等级考试中,指定书写内容,学生也只练指定书写内容,其他的字还是写得一塌糊涂,尽显书法等级考试的功利化和学生学习书法的功利化。
苏州日报 | 2014-09-30 13:58 -
当代艺术为什么要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
“当代艺术”概念来自西方,我们熟悉的西方当代艺术的代表流派有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
美术报 | 2014-09-30 13:58 -
陈绶祥:中国画并非水墨画
“我们首先要名正言顺,什么是中国美术。”在“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的发布会致辞上,作为中国画评委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教授这样说道。
中国经济网 | 2014-09-29 13:24 -
好作品从国画基本训练开始
参加全国美展评选我已经有很多届了,在本届全国美展中,全国中青年画家积极参与,但作为评委,评选的过程是困难的,好的作品有,但不够多、不够理想。
美术报 | 2014-09-29 13:23 -
全国美展国画展普遍有提高:写意性尚欠缺
写意、制作,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有的人画大写意,或者是有自己的模式,比如认为齐白石就是大写意,他没想到工笔也有写意性,书法有草书也有楷书,小楷不就有写意性吗?画得精细就没有写意性吗?
美术报 | 2014-09-29 13:21 -
尤伦斯再出货:清盘还是护盘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藏家,尤伦斯夫妇在中国市场上的每一次出货都能引起关注。
新民晚报 | 2014-09-29 13:21 -
区别照片和油画的关键是画意
其实,油画艺术中有一个流派叫“超写实主义”,作品画面可以毫发毕现,达到“秒杀”照相机的地步,并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
钱江晚报 | 2014-09-25 15:04 -
艺术批评家:画家缺乏文化修养技术再好也是二流
读书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是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
广州日报 | 2014-09-22 12:27 -
当艺术遇上众筹:何解众愁
当艺术遇上众筹,会摩擦生热,但是这个热度仅仅是用来点燃花火,而并非取暖驱寒。
第一财经日报 | 2014-09-16 13:50 -
徐悲鸿绘画被批缺乏热情和虔诚
徐悲鸿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点评徐悲鸿艺术时,徐建融坦承,20世纪的中国画坛涌现了许多出色的艺术家、教育家、改革家,但当我们历数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时,不得不承认,在美术界造成最大影响也最具争议性的画家,莫过于徐悲鸿,而影响与争论最集中的问题,莫过于他对中国画的“改良”。
收藏周刊 | 2014-09-15 13:14 -
中国画空白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构图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降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画家所描绘的自然生命常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
hyyishu | 2014-09-15 13:12 -
康有为书法论述缺少推敲错讹较多
康有为最为后人所知的是他的“戊戌变法”,然在变法失败后,他把精力和兴趣转向了经学和金石学的研究上,并留下了对晚清民国书法艺术发展影响极大的《广艺舟双楫》。
新快报 | 2014-09-15 13:12 -
如何脱离低级趣味的收藏 玩出真才实学
三年前的夏季,一次展览上,偶遇香港收藏家尚正光先生。约访他,分享收藏经验。临别前,尚先生转赠我十二字:"收而不研者陋,藏而不鉴者庸。"
新快报 | 2014-09-15 13:09 -
为什么一张字画能卖出亿元天价
李可染《万山红遍》近3亿元的成交价,不仅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更是成为当代山水画里程碑式作品。
99艺术网 | 2014-09-11 13:06 -
谈中国古代艺术的审丑性
王洪岳中国是一个早熟的民族。这种早熟体现在审美和艺术领域便是能够较早地进行审丑。从各种生活器皿,到书画诗歌等艺术形式,都能观照到这种审丑性。
中国文化报 | 2014-09-11 12:54 -
艺术圈为何大师层出不穷
天王们无论年轻时从哪里毕业,日后都会欣然接受某某大学、某某画院、某某研究机构的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名誉院长、终身教授之类头衔,天王当然不可以没学问,不然怎么告诉别人我有学问呢?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4-09-10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