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商圈不存在“鲶鱼”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渗透无处不在,艺术市场也不甘寂寞,老牌拍卖行相继触网,传统电商开设艺术品频道,新兴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不断涌现。度过了“新鲜期”,艺术电商的市场生存现状究竟如何?来自传统电商的冲击是否给行业带来变化?艺术电商的未来又应如何发展?对此,99艺术网走访圈内专业人士,提出对艺术电商的种种思考。
想做艺术电商?先具备这三个条件
业内有一种观点,“懂艺术的不懂互联网,不懂电商,懂互联网、懂电商的又不懂艺术”,对此艺术品电商研究专家王槄表示,当下艺术市场的互联网化程度相当低,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原始阶段,WEB1.0阶段,大多是一个综合信息展示平台,大数据化、社交化、以及移动化的程度都比较低。
那么怎样才是合格的艺术电商?阿特姐夫微信拍卖群创建者,上海泓盛拍卖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监、赵涌在线艺术品事业部经理胡湖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作为艺术电商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要对艺术有基本的了解,这个行业有什么优秀的艺术家,好艺术品怎么判断它的价值;第二要懂艺术交易;第三要有艺术行业的人脉,这三者都具备才能说真正具备一个作为艺术电商的基本条件。
圈里的竞争:传统交易机构仍占优势
曾经画廊担心过艺术电商会抢去一部分市场份额,因为它直接跟艺术家合作,通过交易平台卖给买家,而以前艺术家经过画廊代理、展览、包装之后,作品经过相对比较漫长的时间积累才可以卖给买家,现在通过艺术电商在网上,可能更方便地被买家所看到。
“目前来看,没有出现任何一家在交易体量上威胁到传统无论是画廊还是拍卖行的艺术电商网站,几百万或者是几千万级别的成交额都太低。事实上艺术电商网站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传统的交易机构已经降低了所谓的防备心理,说白了就是没有太当一回事?!焙庋硎尽?/p>
我国现在的艺术品交易已经有画廊、拍卖会、博览会等比较成熟的线下渠道,形成了一定交易氛围的艺术生态圈。比如拍卖会,从征集到预展、现场拍卖、成交都等有了一定的规则,可以说,传统的交易模式已经在广大收藏家中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习惯。
圈外到圈内:不存在电商“鲶鱼”
相比艺术圈内的触网,传统电商进入艺术品领域,一度令业内颇为警觉,然而如今,对于可能激起的“鲶鱼效应”,业内却并不在意了。
王槄表示,传统电商巨头对艺术圈还构不成什么“鲶鱼效应”,似乎他们自身还处在水土不服的境地。据目前看来,电商玩艺术品充其量是个“狼来了”的故事,喊了半天,真正的狼还没来?!按?013年亚马逊进军艺术品领域开始,我国的电商巨头,淘宝、苏宁、国美等纷纷高调进军艺术品领域。不过发展却不尽人意,淘宝是平台化发展,艺术品成交量和价格都比较低,苏宁艺术品频道没有独立的平台,是和艺典合作的,国美的艺术品电商平台国之美整合艺术家资源,提供定制、保真等多种个性化服务,有前景,但目前影响力有限?!?/p>
胡湖用了一个更形象的比喻,“艺术行业实在是太小的一个池子,传统电商相对艺术行业是非常大的平台,传统的电商比如说京东、淘宝、苏宁这样的网站去做艺术品,无非是在平面上迟早要扩张到这一步而已。就像亚马逊一样做画廊在半年还是一年前是一个新闻,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在当时出来就出来了,之后没有什么人关注这个事件。无非就是亚马逊新增了一个品类,但是不可能像书籍一样成为亚马逊最主打的品类。池子太小,传统电商太大,如同一条鲨鱼放在一个水盆里养的感觉,鲨鱼是不会进入一个水盆里去的,无非是说一个触角进入了这个领域。”“他认为艺术行业是非常垂直和内向型的一个行业,不是对外开放的行业,任何一个外来者想进入艺术行业做生意,目前来看都没有特别成功的。
大众艺术消费?就交给淘宝去做吧
以淘宝作为分析样本,胡湖阐释了他的观点?!耙帐跣幸当匦胍恳桓鲎ㄒ刀?,圈内资源的积累才可能做成一件事,目前来看,我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淘宝也好或者是京东也好,主要是淘宝,对艺术行业的交易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我一直是用相对比较正面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就是淘宝最终会在它的大众消费这个池子里边培养出很小的一部分买家,但是所有艺术品的买家,要么就成为一次性的买家,偶尔买一件艺术品,不是回头客,偶尔正好搜索的时候搜到这个链接就买了一个艺术品,以后他永远不会再买;要么就是成为回头客,一旦成为回头客,他只有一条路就是走向相对比较专业的藏家或者是交易者的路,一旦成为专业藏家,他就必须要进入艺术行业这个交易体系,而不是淘宝的交易体系,所以我认为淘宝会在艺术消费领域,大众艺术消费领域有所作为,我认为这个市场非常难做,交给淘宝去做吧,而不是艺术行业内的人去做这个市场。
当这个市场做起来之后他对艺术行业的专业市场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是不构成威胁,更加不构成竞争。今天淘宝的拍卖做得再大,跟我们专业里的拍卖,我认为是平行的,没有什么直接的威胁的关系。所以无论是从体量规模上来看,还是从实际的关系来看,都不能叫做鲶鱼效应。”
艺术电商需要重建生态圈
王槄表示,我国现在的艺术品交易已经有画廊、拍卖会、博览会等比较成熟的线下渠道,形成了一定交易氛围的艺术生态圈。比如拍卖会,从征集到预展、现场拍卖、成交都等有了一定的规则,已经在广大收藏家中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习惯,这是拍卖会在我国发展二十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一种体验。而目前艺术品电商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艺术品在线交易的生态秩序。所以不能想着如何打破原有艺术品线下交易的生态圈,利用在线拍卖来吸引线下的藏家,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一个行业的购买习惯更难。
“可以考虑重新建立一个艺术品交易的生态圈,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比如戴尔公司,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他没有采取和线下电脑销售渠道直接竞争,而是开拓了“直销模式”,与客户结盟,与供应商结盟,这种以专业体验式服务为基础的“直销模式”,不仅彻底改变了一个产业的格局,而且还缔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又如我国的小米手机,也是靠极致的专注服务,以微博、QQ空间、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为米粉提供极致的体验,加上专业的物流、配送、售后等建立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小米手机生态圈,以致小米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这些电商的经验对艺术品电商企业同样具有建设性意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艺术品交易的生态圈,这也是制约大多数艺术品电商企业发展的一个致命原因。”
艺术电商应当避免的误区
对于艺术电商是不是应当学习传统电商,胡湖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艺术电商恰恰要避免引入公众性和学习传统的电商模式?!按车牡缟棠J绞且桓隽髁磕J剑帐醯缟逃涝恫豢赡艹晌桓隽髁孔罡叩钠教?,艺术电商往往不是说越多的人关注就一定会带来很实际的或者是很正面的影响。
艺术行业的交易是作品的价值需要不同权重的人或者机构背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圈有话语权的人,任何一件作品超过一千个普通的爱好者的作品。举个例子,如果栗宪庭认可某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很快可以变得很重要,但是今天这个艺术家如果在微博上一件作品被转发了一万次,对艺术行业和艺术市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可能短期内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本质上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p>
胡湖表示,艺术电商或者是所有的艺术网站都应该去避免学习传统的大型网站、大型的电商,有的是流量模式或者是冲数据KDS指标的模式,艺术电商需要做的是按照艺术行业本身的规律先去重视。现实是我们经常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圈外有更多的用户,圈外会带来更多的流量,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都没有把圈内的用户服务好,应该先着手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群体,如果能够做好这样的服务,再想进一步去做规?;?。没有必要去借鉴,一旦借鉴就进入误区。
结语:艺术电商的市场现状似乎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风光,从发展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前景光明而道路漫长。艺术市场自有它的交易规则,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按照规律行事,总归有繁荣的时候。